搜索

客服热线:0731-84258080     会员登录 | 注册

私募这十年:繁花曾似锦 剩者方为王

  2007年,一轮史无前例的大牛市,催生了众多公募精英“奔私”。

  这一年,担任工银核心价值基金经理一年零九个月豪赚两倍多的江晖,离职创办了北京市星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这一年,在证券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吴伟志,正式注册成立了深圳中欧瑞博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了第一只阳光私募产品。

  这一年,坚定看好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的李霖君和张高等人,一起创办了上海鼎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如今,上述公司均已成长为国内一线私募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从四五十亿元到数百亿元,成为业界翘楚。还有部分知名私募基金,成立于2007年之前,其中深圳菁英时代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7月,重阳投资管理更是早在2001年12月就已成立。

  十年弹指间,私募行业经历了从“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行业高速发展势不可挡,一片繁花似锦。而聚焦到一家家公司时,就会发现,已有相当部分私募“泯然众人矣”。

  剩者为王,这四个字背后,蕴含着私募基金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和不易。正如业内一位大佬所言:几轮牛熊更迭,能够活下来,已是莫大(博客,微博)的成功。

  资产管理行业,比的不是谁跑得快,而是谁活得久。幸运的是,一批私募基金不仅活下来了,还不断发展壮大,多年积累之后,百亿级私募开始不断涌现。

  “历经劫波今犹在”的私募基金,在他们眼里,究竟什么才是私募的“生命线”;不断强大的制胜之道是什么;如何看待私募行业的现有格局;对于下一个十年,他们又有怎样的期待和猜想。记者对京沪深三地一线私募进行了走访调研,试图回答上述问题。

  行业爆发式增长

  行业爆发式增长,与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密切相关。从2014年初备案制实施到现在,私募行业仅用三年多时间,就走过了公募行业近20年的历史,发展速度惊人

  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私募基金管理人已登记19708家,已备案私募基金产品56576只,实缴规模为9.46万亿元。其中,专注于二级市场的证券私募基金管理人7735家,管理基金数量28559只,基金实缴规模为22758亿元。

  谈及过去十年私募行业的巨变,鼎峰资产总经理李霖君认为,从不为人知的小行业到如今众所周知,私募行业生态开始丰富了。“不少名校毕业生投身私募行业,明星基金经理也纷纷投身其中,股票、债券、量化、对冲等各种投资纷纷涌现,服务于私募行业的机构开始增多,销售渠道从单一的银行渠道衍生到第三方渠道和直销渠道,分工也越来越细了。”

  李霖君认为,过去较少涉及的行业监管和风控,现在已经被业内重视。从募集资金到投资交易,都需要相当的设备投入和风控投入,创业的成本与以前相比也高了。

  私募行业的爆发式增长,在星石投资看来,主要源于国民财富的迅速积累,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作为资产管理的子行业,私募行业顺势发展水到渠成。从外围环境看,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实体经济直接融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还是百万亿财富管理需求等,都需要私募基金的支持。

  在重阳投资总裁、首席经济学家王庆看来,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与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密切相关。从2014年初私募备案制实施到现在,仅用三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公募行业近20年的历史,发展速度惊人。“坚守合规、倡导正能量、有核心竞争力,给客户提供长期持续回报的公司,才能真正走得长远。”

  风控与合规是“生命线”

  在过去十年行业高速发展的路上,一批私募“迷失”于对投资收益的追求。无论曾经的业绩有多么绚烂,如果不合规,一切都等于零

  私募江湖,“剩者为王”。

  这十年里,私募行业不断诞生许多新公司,也不断有公司“昙花一现”,最终消亡。

  行业野蛮生长初期,必然伴随着鱼龙混杂的乱象。

  据悉,在近年来的私募行业大清理中,有超过1万家空壳私募被注销。除了上述空壳私募以及一些不受关注的小私募,一些曾经名噪一时的知名私募机构,最终也有走向消亡的。

  例如,昔日公募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王贵文,于2007年底转战私募,创办隆圣投资。其产品全部在牛市成立,由于第二年便遭遇大熊市、产品净值急剧下滑,成为首位被清盘的“公转私”基金经理,最终选择了黯然离开,并声称此后不再涉足二级市场。在隐退前,王贵文曾说:“此次别过,今世不再来。”

  而在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这轮牛市中,亦催生了一大批明星公募基金“奔私”,部分新兴私募一度成为“现象级公司”,短短一两年时间规模就超过百亿元。然而,在遭遇此后几轮市场剧烈调整后,规模多数急剧缩水,个别昔日的明星公募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甚至不到3亿元。

  在这两年价值投资崛起的过程中,多数成长风格的“公转私”明星基金经理也开始走向沉寂。在一位长期研究私募基金的分析师看来,究其原因,正是盈亏同源。追求高收益的同时,也把自己暴露在了高风险之下。有业内人士表示,死于高风险的,都是在还“高收益”的债。

  在过去十年行业高速发展之路上,我们看到一批私募“迷失”在对投资收益的追求上。无论曾经的业绩有多么绚烂,如果不合规,一切都等于零。

  如今的私募江湖,依旧会有人不时讲起徐翔的故事,这位曾经被誉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天才交易员,却在不惑之年锒铛入狱,被判有期徒刑五年半,罚金110亿元。

  近日,杭州厚德载富财富、浙江亿方博投资两家公司被责令整改,具体原因是私募用新基金财产兑付给老基金投资者、挪用基金财产给关联自然人使用、不公平地对待所管理的不同基金财产等。事实上,成立长达10年之久的一些老私募基金公司,在合法合规方面依然存在很大问题。

  随着私募合法、合规问题的不断暴露,近两年,私募行业的监管日渐趋严。在星石投资人士看来,主要是强调建立行业诚信、合规风控和专业能力,这与整个大金融监管的导向不可分割。在这样的导向下,行业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大型私募、有合规意识的私募才有“生存权”;二是有投资能力的私募将更受青睐。随着去杠杆去通道,一些只做金融掮客而没有实际投资和风控能力的私募将失去市场空间。资产端有优势的机构,也将选择优秀私募进行投顾合作。

  虽然目前针对私募行业监管的法律法规层出不穷,但是有些公司依然较为“短视”,在日常工作上合规意识、风控意识不到位,落实不彻底。星石投资人士认为,私募是一个需要高度自律的行业,与公募基金相比风险外溢性相对较弱,不能依赖国家信用作为背书,只有将全行业的专业合规能力都提升上去,交出一个持续的诚信记录,行业的社会认可度才能提升,才会步入有序、健康、快速发展的阶段。

  菁英时代董事长陈宏超表示,合法合规是私募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规范公司运作,是公司合规运营的保障。对于私募来说,未来是业绩和合规的双重考核指标,合规和风控是私募行业的生命线。

  在陈宏超看来,私募行业的监管也是对过去金融行业创新的一种修正。从行业去杠杆、防风险的角度出发,监管的加强对于捋顺私募行业发展方向和保护投资者利益是必要的。严监管有利于规范秩序,改变过去混乱无序的发展态势。从中长期来看,这有利于树立私募基金在投资者中的形象,引导行业良性发展,促进行业优胜劣汰。

  重阳投资总裁王庆认为,金融行业充满诱惑的同时面临高度监管,公司的发展需要平衡短期利益和中长期制度建设、团队建设以及合规风控等,如果过于追求短期商业利益,而忽视上述中长期的布局,最终会因扩张太快而出问题。

  据了解,重阳投资对于合规、风控的要求非常高,公司内部风控流程十分严格,公司邀请了中国基金业协会前副会长汤进喜加盟重阳担任副董事长,负责合规、风控等事宜。

  四步构建制胜之道

  追求中长期回报的投资理念、重视风险防控、有好的激励机制、有投资信仰,这是经过十年洗礼后依然存续活跃的明星私募基金的制胜之道

  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说:“投资并不简单,认为投资简单的人都是傻瓜。”2007年,数百家私募基金蜂拥成立,十年后,如今依然存续活跃的只有几十家。

  他们凭什么活下来?

  对一线私募基金走访调研后,记者发现,上述明星私募基金制胜之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追求中长期回报的投资理念。例如,重阳投资长期坚持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不参与市场博弈。星石投资坚持“中长期趋势投资理念”,以追求“中长期绝对回报”为目标,只抓中长期投资机会,通过研究类别层面、行业层面、公司层面的中长期驱动因素,根据三个层面驱动因素协同向上的原则,寻找确定性强的投资机会。

  中欧瑞博的投资理念包括企业和市场两个层面:企业层面是“与伟大企业共同成长”,核心是投资成长股,赚企业成长的钱,在市场情绪极端时赚部分估值的钱。市场层面是尊重趋势、策略适配。中欧瑞博董事长吴伟志认为,没有哪一种投资策略适合牛熊循环的每一个阶段,每一轮牛熊循环周期中,扮演优秀成长股、估值洼地价值股、鸡犬升天概念股的公司都在改变,这就需要不同的投资策略予以应对。

  其次是高度重视风险防控,追求绝对回报,重视客户体验。在散户居多的A股市场中,风险无时无处不在,“剩者为王”,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与此同时,对于追求绝对回报的私募基金来说,业绩稳步向上的同时,控制好回撤才能给投资者好的投资体验。

  王庆表示,金融行业是充满诱惑又是监管严格的行业,不仅要控制投资风险,还要控制好合规风险。“在控制风控的前提下,如果做到中长期业绩不错,波动率低,客户体验提升,随着行业的发展公司规模自然会成长起来。”

  中欧瑞博坚持做“长期正确的事,而不是短期舒服的事” 。吴伟志表示,如果短期内感觉很舒服了,长期就可能有潜在风险。中欧瑞博英文名称是“Rabbitfund”,寓意要像兔子一样时时保持警惕,敬畏风险、管理风险。对于投资标的,所有疑问不弄明白的公司坚决不投。

  陈宏超则感慨,投资是一个永恒的事业,必须重视持续成长,所以绝不能牺牲在黎明前。要在大浪中坚持下来,风控至关重要,必须高度重视安全边际。

  对于追求绝对回报的私募基金来说,控制好净值波动至关重要,但对部分投资者来说,如果收益较高就可以忍受较大波动。星石投资最初将回撤幅度控制得较好,后来调研发现,客户愿意承受一定程度的波动来获取更高收益,于是将投资方法更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风险收益比和更好的体验。

  第三是要有好的激励机制,吸引到一批优秀的人才。在星石投资看来,投资是一个中长期的事业,管理层和股东直接影响到公司投资策略的稳定性与执行度,股权清晰是公司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公司不断前进的活力源泉。只有拥有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吸纳优秀员工,使员工保持进取、积极、勤奋的态度,从而保证公司的活力。

  王庆认为,私募基金最重要的资本是人才,优良的治理结构把人才培养和发展结合在一起,可以把股东、管理层、员工的利益有机地捆绑在一起。吴伟志透露说,中欧瑞博在员工激励方面从不吝啬,不仅高薪寻找行业最优秀的人才,还建立了员工持股平台,让员工分享公司的成长。

  最后是要有投资信仰。陈宏超表示,投资要有清晰的“取舍之道”,以实业心态投资二级市场,对于所投资企业的长期稳健经营是“取”,对于短期诱惑和利益是“舍”;对于理念相同、志同道合的客户是“取”,对于杠杆交易是“舍”。吴伟志崇尚中国传统文化,李霖君的鼎峰高管团队则喜欢王阳明心学。

  下一个十年的猜想

  对于未来,逐步稳健成长为“千亿级”私募成为业内的期待。随着行业的规范化,私募接下来会加速洗牌,强者恒强

  这十年,私募基金高速发展,“百亿级”规模的私募不断涌现。对于未来,逐步稳健成长为“千亿级”私募成为业内的期待。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行业的规范化,私募会加速洗牌,强者恒强。从海外成熟市场情况看,对冲基金十亿美元俱乐部的成员掌握着行业内大约90%的资产,国内也会出现这个趋势。尽管空间巨大,但真正能走得长远的,是坚守合规、倡导正能量、有核心竞争力,给客户提供长期持续回报的公司。

  王庆表示,从美国市场的发展情况看,基本上是15%的对冲基金管理人管理着85%的规模,中国私募行业还处在集中度上升的阶段,并会进一步演化。在其看来,市场几轮调整之后,行业大浪淘沙,虽然整体规模在扩张,但基金管理人的数量在减少,不少老的私募都面临明显的赎回压力,这意味着行业明显分化。一些机构投资者如银行委外资金和第三方销销售,同样在经历市场几轮杀跌之后,更加关注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综合素质,对于合作伙伴的选择开始聚焦,以前会寻求几十家机构进行合作,如今只会选择白名单上的十多家机构进行合作,这也促使了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此外,基金业协会对私募基金管理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合规成本也明显提升,未来将会进一步促使优胜劣汰。

  对于近年来资本市场风格的剧烈切换,星石投资认为,这背后是基本面的快速转变。从2014年的周期股,到2015年的科技股,再到现在的消费股,均伴随着经济周期、流动性和市场情绪的转变。星石投资判断,未来宏观经济有望保持在平稳增长区间,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稳健。短期内,市场风格仍难言转变,仍然以优质消费股为主,并适当配置超跌的有业绩支撑的成长股。

  在王庆看来,2016年初至今,A股市场进入了立体化的价值投资时代。虽然有同行认为是风格切换,但王庆认为,这是发生了趋势性的变化。前几年,中小创备受追捧,其实是一二级市场套利,是当时的市场特色,而如今引起市场套利的环节已经被修正。

  王庆认为,随着刚性兑付的打破,中国和国际市场互联互通的程度逐步提升,投资逐渐摆脱制度引起的扭曲,回归投资本质,将关注更有质量的投资。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在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的环境下,投资需要考虑更多的维度,也需要做更多的准备。

  陈宏超认为,投资是一个永恒的事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今天的中国资本市场,随着中国经济的变化,也正在经历长期格局的演变。如果继续沿用过去的投资思维来投资A股,将无法享受即将开启的盛宴。在其看来,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四化”将引领中国股市走向新征程。

  首先是国际化。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是A股国际化的一个新起点,未来A股将不断向国际投资者开放。市场参与者结构的变化,推动价值成长投资成为国内市场的主流投资理念。

  其次是集中化。当下的经济格局处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阶段,各个行业正在走向集中化,强者恒强,整个社会的资源越来越集中于行业中的少数企业,资本也将在这场变迁中选择投资行业的最强者。

  第三是龙头化。行业集中化的过程,必然造就龙头企业,不论是过去已经经历了行业洗牌而胜出的龙头,还是正走在洗牌路上的行业,龙头公司都将获得价值重估,给予更高的市值。

  第四是机构化。不论是政策层面出台的针对投资者适当性新规的制度引导,还是市场本身结构重构过程中投资者的供给侧改革,证券市场正在经历机构化的过程。投资是一个高门槛的工作,需要专业知识和强大团队的支持,因此未来投资一定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陈宏超认为,我们需要从更高更远的角度来看我们所处的经济浪潮和证券市场所经历的变革:去寻找伟大经济变革中即将涌现出来的伟大企业的种子,伴随着它们生根发芽,成长为参天大树。采访的最后,他提醒投资者:在恐惧时,保持黎明之前的坚守;在贪婪时,警惕高杠杆的风险。


 首   页  |   关于我们   |   资质荣誉  |  投研团队  |  组织架构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5.深圳汇智融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5084487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   法律顾问:湖南弘一律师事务所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