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客服热线:0731-84258080     会员登录 | 注册

资管税收新政实用手册: 私募管理人最关注的10个问题

2018年1月1日,财税〔2016〕140号文即将实施,资管行业迎来税收新政。

2017年6月30日,财税〔2017〕56号文发布,正式明确:

1、 定义资管产品管理人与资管产品的范围,基本涵盖了前金融机构的各类型资管产品;

2、 资管产品运营业务暂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3%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至此,资管产品征收增值税的框架基本齐全,但根据市场反馈,细节上仍有较多不甚明确的地方。


资管产品增值税附加税是否必须要交?

答:目前必须交,包括城建附加税、教育附加税和地方教育附加税。按照公司注册地政策确定附加费率,城市地区大部分(如北京、上海)是增值税缴纳额的12%,个别地方或农村地区有优惠。


现有资管产品包含的证券部分具体征收办法是怎样的?票息和资本利得分别计算然后加总缴纳,还是按照净值增长率来计提?是否每天计提?缴税频率?

答:主要文件包括财税【2016】36号、46号、70号、140号,财税【2017】2号和56号文。息票和资本利得要单独计算,因为他们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同,然后汇总缴纳,不是按净值计算。税务上没有要求强制每日计提,但建议资管行业每日自动计提,因为资管产品每日都要报净值,需要扣除当日的增值税。每季度缴纳一次,分别安排在1、4、7、10月缴纳。


如何缴纳,管理人都代扣代缴?申赎过程中,代扣代缴还是投资者拿到收益后自行纳税?

答:140号文第四条已明确由管理人缴纳,不是投资者拿到收益后自行缴纳。昨天发的57号文也细化了这一原则。


执行后,原先的合同是否需要按照新的办法调整?

答:应该签订补充协议,细化双方的权利义务。如果不签订,管理人应该履行缴税义务。


问:持有至到期的界定,持有至到期产品和基础产品是否需要纳税?

答:属于持有至到期的资管计划,且是非保本的,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就不用缴增值税。增值税的持有至到期与会计上的持有至到期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概念。国税总局在140号文第二条只有简单的“持有至到期”这5个字,我们在征求意见反馈的时候提出“建议明确开放式资管计划按规则正常赎回作为持有至到期处理”,但没有正式答复。现在暂无明确界定标准。


我们是专门做证券投资的私募基金,这种产品肯定也都是非保本的,我们也会投货币资金的产品,是否需要履行这方面的纳税义务,我们的应纳税所得额应该如何计算?

答:根据140号文的第四条,资管产品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应税行为,以资管产品管理人作为纳税管理人;还有今天刚发的56号文,私募基金明确属于资产管理人,具有纳税的义务,这一点十分明确,没有什么争议。


对于投资股票,目前股票是非保本的,股息应该不用缴纳增值税。


对于投资债券,目前来说,债券的价差对于券商这样的管理人是要缴税的,对于公募基金是不用缴税的,对于私募基金关键是看身份怎么定位。36号文中有一条规定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于股票和债券的价差是可以免税的,原文后面括号是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关键是你们对自己身份的定位。假设定位为证券投资基金,那你们投资于债券的价差就不用缴税。假设没有划定这个范围之内,那你们投资于这些股票债券的价差就需要缴税。所以说,你主要看对自己的身份定位,是否属于36号文所说的具有免税的投资基金。


对于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的赎回到底算不算持有至到期?这是政策暂时不明确的地方。因为按照资管140号文第2条的规定,纳税人购入基金、信托、理财等各类产品,持有至到期不属于36号文所规定的金融产品转让,不属于就认定为是利息收入,开放式基金都是非保本的,非保本利息收入免税。关键是看是不是算持有至到期,我个人理解由于开放式基金的量比较大,这类产品被划分为持有至到期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有待进一步和国税总局沟通。


我们也是私募基金,以二级市场投资为主,我们通过信托渠道发行和自由发行的私募类产品,是否也要缴税?

答:对于基金类的影响,说白了还是对于身份的定位,主要看监管层对于不同类型机构的定位是怎么样的。公募基金不用说,投资于股票债券的价差是明确可以免税的;私募基金算不算36号文里所说的免税身份,关键看监管层的定位,我们现在跟基金交流,对于投资于专门做通道业务的,有关部门普遍不愿意列入证券投资基金,对于私募还有待于你们下一步和有关部门的沟通,确认你们的定位。


我们实际投资的过程中,可能持有也有可能中间卖掉,即4.3%的到期收益率会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利息一种是价差,缴税的时候最后在哪个环节缴纳?

答:如果你持有信用债,取得的利息收入是每天计算应收利息,每天计入预估增值税,等你实际收到这笔利息的时候,从预估增值税转入应交增值税——销项税,一般是每个季度的10日开始报税,也就是说,这个利息现在还没收到没关系,现在还不用交,收到了才具有缴纳的义务,具有缴纳的义务之后,季末再具体去缴纳。


对于价差,如果交易了,取得了实际价差收入,以取得现金为准,就产生纳税义务,同样进入销项税,也是季末之后缴纳,一般是1、4、7、10月。


对于信用债,无论是价差还是利息,都是按照3%的税率收税,同时加收12%的附加费,这12%是指增值税实际缴纳额的12%,如果按照4.3%的利息,实际上缴纳的税是0.14%。


但对于投资的利率债是不一样的,利率债可以享受利息的免税,而不能享受价差的免税(公募基金除外),要完全分开,我们可以按照票面金额和票面利率算出一个利息收入,这个利息收入从总收入中扣除,不缴税;在此之外产生的价差,那是需要缴税的,缴税的时间也一样。


现在市场上不管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投资已经发行的永续债是否要缴税?

答:永续债理论上是不用还本付息的,应该算是非保本。


但对于债券,包括也涉及到可交换债、ABS和可转债,到底怎么算,国税总局没有明确的答复。这种情况可以稍等一下,毕竟现在还有半年的时间,我个人认为这种东西被认定为非保本的可能性比较大。


资管增值税具体怎么算?

56号文明确了资管产品在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采用简易计税法,按照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而对应应纳税额为:


应纳税额=销售额(含增值税)×征收率/(1+征收率)


利息的销售额=全部利息收入


转让价差的销售额=卖出价 – 买入价(可正负抵扣)


同时增值税还有附加税,在对应增值税纳税的基础上计算。按照目前的规定,绝大部分领域(包括城建、教育、地方教育附加)的附加比例是12%,这样我们还要加上应纳增值税缴税额12%的附加费。


增值税附加税=增值税应纳税额×12%


“简易法”体现在只有销项税,没有进项税,使得数额相对容易计量,这也打消了各投资机构对于增值税政策由于计量困难而存在不确定性的“幻想”。


简单利息算法


我们首先以最简单的信用债(不含金融债)持有到期投资为例,具体展示计算方法如下:


假设目前有某一支超AAA信用债按照4.30%的收益率成交,征收税率是3%,需要缴纳增值税的部分是4.3%,则单位债券需要缴纳的增值税就是:


4.3%×3%/(1+3%)=12.52 bp


再考虑12%的附加税,折算下来为1.5bp,即总计需要缴纳12.52+1.5=14.02 bp。


则收益率为4.30%的信用债,需扣除14.02bp的增值税,剩下收益率为4.1598%。


这是新规实行后的情况,我们可以再倒推计算一下,如果希望在新规实行后还能获得4.30%的税后收益率,则需要4.445%的税前收益率(即4.445%的收益率对应12.95BP的增值税,以及1.55BP的附加税,税后仍有4.30%)。对于低等级、信用资质相对差的债券由于收益率更高,税后收益会下降的更多。


我们再考察下非标资产的增值税计算,这也是一大类资管业务常见的业务实例。比如一个6年期的非标债权投资,假设利率为央行贷款基准利率,6年期对应4.90%,按照目前3%的增值税征收税率和12%的增值税附加税率,计算下来税费为15.98bp,税后收益是4.7402%。如果想得到4.90%的税后收益率,税前利率就要达到5.0652%。


含资本利得时的情况


假设我们投资于一支剩余期限为1年的债券,其票面利率3%,实际收益率为4%。那么这3%认定为利息收入,剩余的1%认定为价差收入(或者理解为1年后售出,获得票息3%,资本利得为1%)。


如果该债券为金融债,则根据70号文金融债可以免利息收入增值税。如果投资者是公募基金的话,还可以免去价差收入的增值税。从而如果投资者是公募基金,买该金融债的话4%全免增值税;对于其他机构需要为1%的价差收入缴纳增值税。


如果该债券为信用债,则票息并不免税。对于公募基金而言,则3%的利息收入征税,1%的价差收入免税。如果投资者是银行、保险、券商自营,或者是其他资管产品,则投资该债券4%的收入均需要缴税增值税。但自营应该是按照6%的可抵扣税率;而资管产品发生的增值税都按照3%征收率的简易方法计算。

 风险提示

政策仍有不确定之处。

因此,为进一步深度解读资管“增值税”核心要义,聚焦私募人实操困惑,【积募研习社】携手普华永道资深税务专家(参与起草落实140号文资管产品增值税文件),举办《把脉资管增值税,破解“营改增”难点》专题沙龙,探讨“增值税”征收方案,理清行业合规发展脉络。

 首   页  |   关于我们   |   资质荣誉  |  投研团队  |  组织架构  |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15.深圳汇智融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5084487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   法律顾问:湖南弘一律师事务所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